優秀教師風采(二)
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二等獎獲得者 杜娟

杜娟,國際學院教授,云南省“興滇教育人才”,國家一流本科課程負責人。2018年、2020年、2021年、2025年分獲第二屆、第四屆、第五屆、第八屆云南省高校教師教學大賽特等獎;2022年獲第二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二等獎;2024年獲云南省課程思政教學比賽特等獎;2025年8月,榮獲第五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課程思政賽道正高組二等獎。

杜娟教授課程思政教學案例上線新華網“新華思政”平臺;入選首屆全國數字教育示范優秀案例;主編3部高等教育專業規劃教材,2部被評為云南省優秀教材,副主編1部,主編3部專業著作,發表教改論文5篇;主持省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1項。
教師節感悟:
從2019年開始持續7年,我或以選手或以評委的身份參與到教學比賽中,5次獲省級特等獎,并有幸兩次站上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的競技臺,我最大的體會是變革。我們的教學環境在變,生成式人工智能、數字教育、跨學科融合技術已經改變了傳統教學形態下知識供給的模式和效率,也對我們教師的核心教學能力提出了迭代要求;還有我們的學生也在變,我習慣稱他們是數字原住民,他們對課堂的期待是獲取應對未來不確定性的工具而不僅僅是專業知識;國家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也在變,從成才到成人,我們要培養的是德才兼備、能夠肩負起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面對如此多元的變革挑戰,持續進行教學改革創新成為我這幾年工作的重點,而且越做越覺得,教研和科研一樣,一旦深入就有很多現實問題值得去研究去解決。一方面我在嘗試在當前教育數字化的戰略下要如何深化傳統教學手段與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合,共同提升我和學生的數字素養,另外建立課程循證式的教學成效考核機制,也是目前我在日常教學中實踐的內容,我想通過目標設定、過程跟蹤、結果驗證的閉環去驗證課程改革是否以學生的成長為中心,是否能對他們應對未來的多種可能性提供支持,其實這也是我持續參加教學比賽的原動力,我想通過比賽這種途徑,去和更多專注于教學的老師們去交流分享,當我跳出自己的學科、課程,再去回看教學時,我深刻體會到的是:新時代對“大先生”“引路人”提出的高要求,我們不僅要教知識,更要育人心,如何通過課程這個在教育環節中小小的載體,對學生的人格塑造與價值建構起到積極影響,是我們一線教師在中國教育家精神指引下,努力成長為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持續發力的方向,也是為筑牢教育強國根基,應做的努力和貢獻。
學校為拔尖創新型師資提供的培育平臺和政策保障,讓我在面對教育教學工作的時候,時刻都保持著一種使命感和拼搏心。在這次備賽的過程中,我得到了教務處領導和同事們提供的全方位支持和專業指導,得到了學院甚至跨學院的關心和成果支持,更讓我自豪的是,學生們為課程貢獻的優秀表現。我始終認為,比賽呈現的是,也應該是日常教學的狀態,透過它,可以看到老師為上好一堂課,持續學習的狀態和所作的努力,也可以看到學生被點燃的眼神和被激發的潛能。這也許是我們當下討論和思考最多的問題,能夠給出的答案之一,就是AI時代課堂教學的不可替代性是什么,我想應該是教學的溫度和成長的厚度。
回看自己的教學成長,有前輩老師的指引,也有學生真誠的反饋,我希望能將這份收獲與更多熱愛教學的老師一同交流,一同進步。在我看來,教師節不僅僅是我們接受禮贊的時刻,更是我們回歸初心、重新思考教學本質的契機。愿我們都能保持對教學的熱忱與思想的開放,在變革的時代中堅守育人的根本,以教師的專業成長回應建設教育強國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