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夜色_国产成人精品网址_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电影_sdde在线播放一区二区

共筑農業生物多樣性全球行動新篇章

——第三屆國際農業生物多樣性大會在昆明開幕

來源: 宣傳部    時間:2025年05月21日    瀏覽量:

本站消息  5月20日,第三屆國際農業生物多樣性大會在云南昆明開幕。此屆大會以“農業生物多樣性繁榮人類和地球”為主題,圍繞農業生物多樣性促進經濟增長、應對和減緩氣候變化、改善環境健康和生物多樣性,農業生物多樣性與健康飲食、性別和社會包容性以及保護和管理戰略等六大核心議題,探討如何應對全球糧食安全、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多重挑戰。

農業農村部國家首席獸醫師(官)陶懷穎、云南省人民政府黨組副書記王顯剛、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楊振海、國際生物多樣性中心與國際熱帶農業中心聯盟副主任瑪塞拉·金特羅(Marcela Quintero)、老撾農林部副部長占塔坤·布拉潘(Chanthakhone Boualaphanh)、生態環境部一級巡視員劉寧等領導出席開幕式并致辭。開幕式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旭主持。

云南省人民政府黨組副書記王顯剛

王顯剛表示,地形和氣候的特殊性,使云南成為全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和最獨特的省份。云南堅持立足優勢,加快推進高原特色農業轉型升級,著力推動特色農業強省建設。云南將以此次大會的舉辦為契機,與大家攜手合作,積極探索開展全球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工作,促進建立更加有效的全球食品系統,助力全球減貧和生計發展。

農業農村部國家首席獸醫(官)陶懷穎

陶懷穎指出,中國政府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將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國家中長期發展計劃,持續加大投入建立健全農業生物種質資源保護體系,促進農業生物多樣性與農民增收有機銜接,不斷加強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國際合作。他表示,中國愿與各國一道,在完善政策保障體系、提升保護條件能力、強化科技創新等方面持續發力,通過多維度協同,實現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糧食安全、鄉村振興的共贏。

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楊振海

楊振海表示,中國農科院作為農業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始終堅持走在農業科技創新、保障中國糧食安全與生態安全以及助推全球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前列。他倡議,各方共同努力、加強合作,不斷加大對種質資源,特別是野生近緣種、地方特色品種的保護與利用研究;持續探索優化生態農業模式,進一步提升農業生物多樣性在生產中的利用,實現全球農業生產與生態保護的協同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旭

國際生物多樣性中心與國際熱帶農業中心聯盟副主任瑪塞拉·金特羅(Marcela Quintero)

老撾農林部副部長占塔坤·布拉潘(Chanthakhone Boualaphanh)

生態環境部一級巡視員劉寧

會上,印度植物遺傳資源學會主席拉杰·帕羅達(Raj Paroda)、意大利駐重慶總領事館總領事施啟帆(Fabio Schina)、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孫坦分別闡釋了“德里→羅馬→昆明路線圖”,介紹了自德里、羅馬到昆明所采取的行動、進展和成效,以及對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貢獻。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聯合國《糧食和農業植物遺傳資源國際條約》代表米蘭達(Manoela Pessoa De Miranda)、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與營養司司長紐菲爾德(Lynnette Neufeld)、全球作物多樣性信托基金斯特凡·施密茨(Stefan Schmitz)等專家作大會主旨報告。

國際科學委員會聯合主席卡洛·法達

印度植物遺傳資源學會主席拉杰·帕羅達

意大利駐重慶總領事館總領事施啟帆

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孫坦

大會為期3天,將通過40余場主題報告、15場邊會及16項典型案例展覽,從多維度破解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面臨的現實難題,共同探討農業生物多樣性的研究、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凝聚全球共識,交流和分享全球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利用研究方面的新知識、技術和經驗,進一步加強世界各國在農業生物多樣性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以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為引領,攜手推動科技進步與創新發展,共同守護地球家園的生態平衡。

據介紹,大會閉幕式期間,將宣講并發布《2025昆明宣言:生物多樣性助力更有效的全球食品系統》,明確農業生物多樣性在應對糧食危機與氣候變化中的戰略地位。

此次會議在農業農村部與云南省人民政府指導下,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國際生物多樣性中心與國際熱帶農業中心聯盟(Alliance of Bioversity International and CIAT)共同主辦,云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聯合承辦。中國農業農村部、生態環境部、云南省人民政府相關部門負責同志,老撾農林部、聯合國糧農組織、科研機構負責人,中國農業科學院機關有關部門、作科所主要負責同志、云南農業大學以及各省農業科研院所相關專家、學者,涉農企業負責人,以及60余個國家代表800余人注冊參會。


作者:廖順洋

圖片:朱伯鈞

編輯:李莉